刷脸支付产品设计小结

背景

刷脸支付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IOT支付事业的重点,也许是下一个线下支付的主要赛道,我有幸参与这一产品从零到一的建设,设计了自研刷脸支付设备上的核心体验,尝试给消费者更新更好的支付体验。

设备外宣名称蜻蜓,后文统称蜻蜓。

体验策略

体验地图

设计策略

通过设计分析和我们可以定义刷脸支付设备的几个设计策略:

刷脸前加强吸引力:帮助新用户快速在店内空间注意到刷脸设备,并认知其支付能力和优势,有意愿尝试使用刷脸支付。

刷脸中改善效率:优化刷脸过程基础效率,在保障效率基础上加强过程状态对安全隐私的注释,模版化商家平台运营内容,帮助用户快速理解。

刷脸后收拢心智:为完善商业闭环结果页需要强化平台/商家优惠信息,但是用户认知设备支付后有奖励领取应当是简单的可以直接获得的。

概要设计

在有了基础策略之后,我们围绕用户痛点和概要方案与协作伙伴进行沟通,就一些设计关键点如加入音轨,增强互动,组件化关键信息方便达成共识。

详细设计

刷脸前

1、近场互动

我们尝试了动画电子海报,但是最终发现提高刷脸启动的转化的动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需要用户靠近时进行互动触发而非单独播放,二是与行动点直接关联而非效果展示。

互动首页

为电子海报加入动态内容和声音与元素,并未产生明显优势,且引起商户困扰。

互动首页

当用户靠近屏幕时用触发动画可以吸引用户,并最终指向直接操作,最终刷脸启动率大大提升。

2、本地化尝试

四川方言版本互动

我们尝试了在各种方言在不同地域的声音吸引力,提升了刷脸支付占比。

通过互动化和本地化的方案,刷脸支付份额相比对照组提升29%

设计结果
3、扫码帮助和扫码反馈

虽然业务主要期望用户使用刷脸支付,但是考虑固有用户习惯我们还是强化了扫码反馈(并加入了刷脸教育内容),提供了店员和用户都可以触发的扫码指示(主要降低店员口播成本),进一步降低设备使用门槛。

刷脸中

1、基础优化

刷脸是一个新事物,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我们着重优化其安全的可感知性,并细化透传用户对启动、采集、识别、结果的预期,也进一步强化其和整体品牌的关联性以获得客户信任。

2、无感刷脸

考虑到收银台前商户和用户都十分关注支付效率,我们尝试了不露脸的支付过程,这种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适合熟悉刷脸产品的用户,否则因其公共属性会使陌生用户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刷脸成功
刷脸失败
3、商业化模版

随着平台与商家自运营诉求的不断提升,各类运营活动与商家服务也逐步加入到刷脸过程中来,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商业化模版方便业务与尽量小的干扰吸引用户使用增值服务,这里的核心设计点就是将活动参与的分支和继续支付的行动在支付确认时交由用户统一决策。无论是会员卡、优惠券还是各类营销内容的操作和展示均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传达,强调使用明确易懂的标题和与之呼应的快速行动点降低收银台前的认知成本。

刷脸后

统一IoT支付结果页

我们发现在大屏设备上无法直接移植手机端的支付结果页,在通过对比不同设备差异之后设计了统一支付结果页。

两个设计原则

最多行动一次:主要考虑公共设备属性,收银台前用户独占设备时间过长会影响商户和其他消费者使用,因此最多考虑只投放一个内容,且在一次点击内完成目标。

有明确的行动按钮:包含需要消费者点击的内容一般需要设计明确的行动按钮,不同于手机用户对于大屏Banner的认知停留在“广告”层面而非“可以尝试触摸的区域”。

IoT ✕ APP跨端交互

我们尝试将用户从线下支付带到App端的活跃,再从App端的活跃培育用户持续线下支付,因此做了两个尝试。

1、结果页领取内容到APP查看,方便用户确认领取内容同时快速离开支付现场。

发送到我的支付宝

在IoT上领取优惠,店内场景用户没有时间和空间理解内容与核销方式,我们将领取心知统一收拢到支付宝钱包,使用户在私人设备上详细了解优惠服务,并形成长期的行为记忆。

APP端的触达

最早IoT领取内容利用消息PUSH渠道去触达用户,查看转化较低(认知不清,广告泛滥),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首次打开客户端时明确的看到发送给自己的内容,更加贴近使用场景。

2、在APP内建立刷脸支付阵地,建立成长体系,促进用户不断参与线下支付的活动并获得个性化的刷脸升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