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三个月Notion后的一点想法

前言

由于看了少数派的推荐,尝试了这款号称“程序员最后一个笔记软件”的Notion,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月,果然名不虚传。Notion能同时给人自由和秩序的感觉,秩序源自于用block-page-database三个清晰的对象约束了笔记的基础设施、同时标准化的格式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自由源自于为写作者提供随时可供的自定义能力,并通过接入第三方能力和丰富的模版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先夸夸Notion

首先它是美观的

  • 它的排版很好看,基础样式就能带来快乐的阅读。
  • 快速根据每篇文章可以配置焦点图和emoji表情让文字“氛围感”拉满。
  • 方便输入emoji表情十分可爱💘只需输入“:cat”就可以快速输入“🐈”。

赋予写作极高的自由度

  • 快速强调一句话中的某个词,只需要划词后按下“command+shift+H”
  • 在任何时刻变化区块的格式,通过“/turn”可以把区块切换成任意其他区块。
  • 通过“/table content”在任何地点插入全文目录。
  • 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分栏操作。

帮你认识事物的本质

  • List是我使用最多的区块类型,也是Notion形态最丰富的区块类型之一,不同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知识应当是结构化的,无论阅读还是思考,符合逻辑让你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更迅速,输入输出更严谨。
  • Database数据结构化存储的唯一形态,View则是丰富的表现。互联网内容储存在数据库中的,设计师距离数据库太远了,其实设计只是在做“数据”的呈现,每种呈现形式都有它适用的场景,table适合对比和输入,board适合单项内容在不同状态中轮转,timeline适合做时间敏感的项目管理。
  • 在区块开头输入“@”,是最抽象的“意有所指”,一篇文章能够所“指”的事物只有“人”“时间”和“其他文章”,这也是协作的本质,协作就是人、事和时间互动。

开放的快乐

墙内互联网公司长久的“分而治之”,垄断+内卷的竞争格局似乎让我们忘了开放是互联网的初衷,墙外虽然也有此势,但生产力基础设施似乎很多还保留了开放自由态度,于是在一片文章里你可以嵌入google doc里的表格和figma中的画布,诸如twtter/slack/invision等诸多链接也都会被notion很好的解析。

高效设计

对高效的执着蕴藏在一切细节之中,同时又十分克制,极少出现那种被某种“想象的高效”反噬的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输入“/”快速插入区块后的操作,这里对比语雀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优点:

  • 能够快速预览,让还不熟悉的你快速换气这个区块的记忆。
  • 更小的“面板”和更宽的“行”,人局部空间的阅读量是有限,你不用小心翼翼的查阅和挪动光标。
  • 简单的交互,只有垂直滚动和选择。(在触摸板上滚动时搭配鼠标指针横向移动是噩梦,你要单指和双指来回切换)

还是有极个别缺点

  • 学习成本还是有些的。
  • 文章导出为pdf排版相当“遗憾”。
  • Gallery视图的自定义展示有点难。
  • 拖拽多列布局的中线时有一些奇怪的阻尼。

目前为止我的一些实践

工作类

  • 日常工作进展
  • 体验缺陷跟进
  • 体验设计检查单
  • 项目复盘
  • 需求评估

生活类

  • 胶片记录
  • 读书笔记

后面可以尝试的事情

  1. 排版一个笔记Homepage。
  2. 尝试一些自动化的方法比如将笔记自动发布到wordpress网站。
  3. 某些程度上讲,Notion就像这个领域的微信,他完整的构建文字工作的“操作系统”,无法高度抽象的行业化、个性化的需要交给第三方开发者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也很好奇它是如何诞生的。

    人使用工具,工具也改变人。